三年,组建强村公司132家,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1年的15.6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37.19万元,增长138%;三年,源城区“蔬香田园”、东源县“诗画田园”、连平县“十里花灯”、紫金县“古韵茶香”等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初见成效,示范带内现有美丽宜居村97个、特色精品村24个,村基础设施“变了样”;三年,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化,深圳对口帮扶龙川工作组促成龙川县54个原省定贫困村林业碳汇顺利交易,在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同时,还为乡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河源的这些变化,离不开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的力量——自2021年7月开始,全市95个乡镇共有近500个组团单位帮扶,选派580多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500多名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三支一扶”等专业人才和近700名高校毕业生志愿者驻镇驻村参与,用心用情用力帮扶,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扎实推动被帮扶地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3月,仙坑村农户叶秋良家庭被康禾镇评为“绿美庭院”一等奖。
党建强起来
3年累计筹措资金4.3亿元
三年来,河源全市95个组团和工作队累计筹措资金4.3亿元,实施项目4051个。省直、深圳市帮扶单位共派出234名队员,组成45支工作队扎根河源重点帮扶乡镇。聚焦健全防止返贫监测机制、推动特色产业现代化转型等系列有益实践。
譬如,驻东源县柳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争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2300万元,用于建设现代化农业设施和加工生产线,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建设,建成全省最大的智慧农场,培育“东江航天丝苗米”“大地农林油茶”“柳上美人红茶”等农业品牌,有效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构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方面,驻和平县下车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依托组团单位资源优势,结合“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工作,发动企业定向捐赠“6·30”资金604.63多万元,用于下车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驻和平县下车镇帮扶工作队与镇委书记、镇长陪同市乡村振兴局调研鲈鱼养殖基地。
2022年以来,帮扶单位35个基层党(总)支部与丰稔镇16个村(居)的党(总)支部结对共建,先后在各村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或主题党课16场(次),慰问困难党员、群众200多人次,消费帮扶达56万多元,开展党员志愿服务两场次……记者了解到,由河源市公安局牵头,河源市民政局和河源开放大学组团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党建共建结对帮扶新模式,形成了党员干部踊跃参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格局。
村民在左邻右舍互助联络点了解“百千万”工程的政策。
为了让乡村邻里之间的情感关系更和睦、问题互助更便捷、矛盾化解更有效、幸福指数更殷实,驻源城区埔前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聚焦“择优、实效、持续”的目标,在埔前镇选设100个“左邻右舍”互助联络点,每个互助联络点辐射联络10户以上家庭户,实现每月有效服务群众上万人次。
产业旺起来
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拓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实现产业兴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河源以来,一直在思考和探索。
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团队因地制宜,锚定茶产业帮扶,推进紫金蝉茶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推动“小茶叶”变“大产业”。
2023年,深圳帮扶河源44支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伍累计投入产业帮扶资金超过1亿元。此外,深河指挥部还把消费帮扶作为重点工作抓实抓好,鼓励河源企业“走出去”,用好线上销售平台,拓宽帮扶农产品产销对接渠道。
好空气卖出好价钱。值得一提的是,深河协作探索出了一条“碳交易+”乡村振兴新路。
龙川县森林覆盖率74%,森林总蓄积量近900万立方米,林业碳汇储量非常丰富。深圳是产业强市、工业大市,碳汇购买需求非常大,两地在碳汇方面的合作前景广阔。鉴于此,工作组积极发挥帮扶单位深圳交易集团的作用,前期在麻布岗镇红阳村试点,于2021年实现碳汇交易4240吨,交易金额19万元。
龙川县林业碳普惠项目交易资金发放仪式。
在红阳村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深圳帮扶团队持续推动,2024年1月,广东华清双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与龙川县54个村签订购买协议,首批林业碳汇“交易”量达66.8998万吨,为龙川54个村带来1000.82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收益,成为国内最大的一宗林业碳普惠线下交易项目。
为积极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乡村振兴发展,充分发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主力军作用,人民银行河源市中心支行推动全市金融机构积极探索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河源模式”,构建“再贷款+乡村振兴信贷风险补偿金”精准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新路径,推动“整镇(村)授信”信用合作新模式,建立“金融助理”驻镇帮镇扶村合作新机制,为群众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累计协助发放涉农贷款约38亿元。突出对当地农业现代化产业、乡村特色产业、农村合作社等主体的支持和带动作用,切实助力河源市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村容美起来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河源样板
“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和保洁覆盖面达100%;全市村内道路硬化率90.3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以上,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覆盖人口比例71.69%,农房质量安全隐患整治完成率100%;全市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100%,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覆盖率100%,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68.31%……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聚焦乡镇发展,深入开展美丽圩镇建设,持续推进镇街“六乱”整治,指导乡镇结合资源禀赋画细“自画像”、谋实发展“思维导图”,全市乡镇迸发活力、激发势能,一批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等焕发新生机。
经过2022-2023两年建设,全长75公里的东源县“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已成为东源县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文旅融合的亮眼名片。
据了解,源城区“蔬香田园”、东源县“诗画田园”、连平县“十里花灯”、紫金县“古韵茶香”等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目前已初见成效,示范带内现有美丽宜居村97个、特色精品村24个。
东源县顺天镇诗画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聚焦现代农业主题,依托本土山水田园、乡风人文等资源禀赋,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抓手,以乡村风貌景观提质为亮点,以创新乡村治理为保障,致力于打造成为省级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带、东源县示范推进乡村全域振兴“新引擎”。
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阮啸仙先烈故里。省审计厅、华南农业大学驻义合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自2021年7月进驻以来,充分发挥组团单位优势,聚焦“民生共富共享”,围绕文化、教育、医疗“三大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义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
依托“闻啸轩学堂”等场馆设施,驻下屯村第一书记顾小岳给年轻干部讲述阮啸仙革命光辉事迹,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2021年,为破解集体和农户增收难题,工作队推动下屯村成立村级“富镇强村公司”——“啸仙故里文旅公司”,通过项目化经营方式开发利用村内文旅资源。“经过帮扶,2023年义合镇全镇9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30万元。”驻下屯村原第一书记顾小岳介绍:“下屯村集体收入顺利突破80万元,2023年,村集体下属文旅公司3年来总营收超过300万元。”
三年周期既是总结,也是新起点。河源市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通过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健全党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全市95个乡镇底子更厚、里子更好,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愈发清晰。
撰文:陈振兴
来源:南方农村报
炒股配资基础知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