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
高血压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活质量
图源:千库网
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外
中医穴位按摩作为一种自然疗法
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降压保健穴位
帮助大家了解如何通过按摩这些穴位
来辅助调节血压
一、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这个穴位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与气血运行密切相关。
图源:cctv
高血压可能与气血上逆有关,通过按摩或刺激太冲穴,可以起到平肝潜阳的作用,调节气血运行,使气血趋于平稳,从而辅助降低血压。
每天早晚用拇指适度按揉该穴位,每次持续3~5分钟,长期坚持,可收到良好的降压效果。
二、曲池穴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这个穴位具有清热解表、调和气血、通络止痛的功效。
高血压患者出现头晕等不适症状时,刺激曲池穴能帮助调节体内的阳气,避免阳气过盛,进而改善血压状况,缓解头晕。
按摩时,可用拇指指腹按压,力度适中,以感到酸胀为宜,每次持续2~3分钟,每日可多次进行。
三、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该穴位对心血管系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按摩内关穴有助于舒缓心脏的紧张,调节心脏的节律和功能,使心脏泵血更加平稳,减轻血管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降低血压。
对于因血压波动引起的心慌等症状,按摩内关穴也能起到缓解作用。操作时,可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持续3~5分钟,每日2~3次。
四、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处。刺激涌泉穴能够引火归元,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对于高血压伴有头晕、耳鸣、失眠等症状的患者,按摩此穴可显著改善症状,使血压趋于稳定。
涌泉穴的按摩可在睡前进行,用拇指或指关节适度按揉,每次5~10分钟,有助于促进睡眠,同时达到降压效果。
五、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这个穴位被誉为“长寿第一保健要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功效。脾胃功能正常有助于气血的生化和运化,当脾胃功能良好时,气血运行有序,可减少因气血不畅导致的血压升高。
图源:cctv
按摩足三里穴不仅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还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对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操作时,可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每次5~10分钟,每日1~2次。
六、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中央,是手足三阳、督脉与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通过按摩或艾灸百会穴,可以调节微血管的舒缩功能,解除小动脉痉挛,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
图源:海东市乐都区中医院
高血压患者每天早晚用指腹适度按揉该穴位,每次3~5分钟,有助于稳定血压,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七、攒竹穴
攒竹穴位于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按摩攒竹穴不仅能清热明目、祛风通络,还能有效缓解眼部疾病,同时纾解头痛、眉棱骨痛等症状。更重要的是,攒竹穴有助于活血降血压,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自我保健方法。
图源:cctv
操作时,用拇指和食指以画圈的方式轻轻按揉,每次2分钟,每日早晚进行。
八、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这个穴位具有清热散风、通窍活络的功效,不仅能改善耳鸣、耳聋等耳部疾患,还能显著降血压,特别是对于肝阳上亢引起的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图源:德州市立医院
按摩风池穴时,可用双手拇指指腹适度按揉,每次3~5分钟,每日多次,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稳定血压。
九、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大拇指与食指指骨的交会处,即虎口位置。经常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血管的紧张程度,对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有一定的效果。
图源:cctv
高血压患者可在日常空闲时,用另一手拇指适度按揉该穴位,每次3~5分钟,每日多次,有助于辅助降压。
虽然穴位按摩作为一种自然疗法,在辅助降压方面显示出一定的效果,但它并不能替代正规的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结合药物治疗和穴位按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在进行穴位按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力度适中:按摩穴位时,力度不宜过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持之以恒:穴位按摩的效果往往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显现,因此应保持耐心和恒心。
3、专业指导:对于初次尝试穴位按摩的高血压患者,建议在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按摩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炒股配资基础知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