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2026财年国防预算案如同一颗炸弹,瞬间引爆全球军事圈。 这份总额8926亿美元的计划,最刺眼的动作是直接退役162架A-10攻击机、62架F-16C/D、21架F-15E,连刚签合同的2架E-7A预警机原型机也当场下马。
但最令人震惊的是F-35的“腰斩”:F-35A采购量从48架砍到24架,加上B型和C型,总计削减47架,几乎掏空原计划的一半。
为何美军对当家五代机痛下狠手? 供应链危机首当其冲。 F-35的TR-3升级项目因中国对镓、稀土材料的出口管制一再延期,原定2023年完成的雷达换装拖到2026年才能测试。
每架F-35需消耗23公斤钐钴磁体,而中国掌控着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 结果就是:2024年后交付的200多架F-35至今只能训练,无法投入实战。
战备瘫痪更是雪上加霜。 美军报告显示,F-35机队30%的维修需求无法及时处理,任务完成率仅51.5%,远低于65%的最低标准。
五角大楼承认,因刻意避开中国供应链,部分零件等待周期长达1年。 2022年F-135发动机使用中国合金的事件曾导致全球交付暂停,如今“去中国化”的代价更加沉重。
砍掉F-35的钱流向了哪里? 六代机F-47成为最大赢家。 其研发预算从24亿飙到35亿美元,尽管连全尺寸样机都未露面,美军却宣称要在2029年服役并采购185架。
F-47被设计为“歼-36杀手”:作战半径超1852公里,速度超2马赫,隐身等级标为“隐形++”,碾压F-22的“隐形+”和F-35的“隐形”。 为对抗中国反介入战略,它甚至能携带高超音速导弹从第二岛链发起打击。
无人机集群则是另一张王牌。 预算案中无人机投入增至8.07亿美元,核心项目CCA(协同作战飞机)已选定YFQ-44和YFQ-42A两款原型机,计划2028年部署1000架。
这些“忠诚僚机”单价仅2500万-3000万美元,可前出干扰雷达、充当导弹卡车或诱饵消耗敌军火力。美军甚至用6架F-16“毒液”试验机疯狂测试AI空战算法,试图让无人机自主决定攻击目标。
导弹与轰炸机的投入更为激进。 AGM-158ER巡航导弹和拉斯姆反舰导弹产能全开,而搭载它们的B-21隐身轰炸机经费暴涨至103亿美元。 曾被诟病进度的AGM-183A高超音速导弹也获得3.87亿美元追加投资,显然是为应对中国东风-17的威慑。
耐人寻味的是,美军一面砍战机,一面在日本岩国基地堆砌F-35B。 目前该基地已集结4个F-35B中队,加上F-35C,总数达5个中队。
这种“前沿囤兵”暴露真实意图:将亚太变为“无人机+六代机”新武器的试验场。
而日本自卫队将在2025年接收F-35B,韩国、新加坡的采购也在推进,美国正用盟友网络构筑对华包围圈。
军工利益链的洗牌同样残酷。 F-35的主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因成本失控失宠,波音却凭F-47的200亿美元订单翻身。
尽管波音上次研发战斗机已是40年前的F/A-18,但军方看中其“1.6亿单机成本”的承诺。 与此同时,海军六代舰载机F/A-XX仅获7500万美元拨款,几乎被判死刑。
这场豪赌的风险已写在账面上:五年内美军每年要削减8%国防预算,累计砍3000亿美元。 五角大楼甚至因1.9万亿美元资产“失踪”遭特朗普勒令整改,埃隆·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正介入审计。
而当中国歼-36完成多轮试飞、俄罗斯PAK-DP加速推进时,美国用断腕换来的技术代差,可能转瞬即逝。
炒股配资基础知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