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多哈。以巴打得最狠那几周,美军在卡塔尔的阿尔乌代德基地昼夜起降,卡塔尔外长在各国之间穿梭,社交平台上有人说“卡塔尔挨炸太惨”。先把话放这儿:目前没有公开证据显示以军打到卡塔尔境内,火是在周边。情绪可以有,但别跑偏。
先说一个老事实。1996年后,卡塔尔花了约10亿美元把一块小机场扩成阿尔乌代德基地,接着在2002年把美军中央司令部前方指挥部请了进去。因为这个,美军对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的行动,多半要经过这里协调。卡塔尔从那天起,就把安保的钥匙交出了一把。
这一步不是白走的。卡塔尔觉得有美军,邻居不敢随便动手,自己可以更敢说话、更敢出面调停。这也意味着很多事由不得它说了算。基地在家门口,来去的都不是小飞机。
再看最新安排。2022年,美国把卡塔尔定为“主要非北约盟友”,地位抬上去了。2024年,两国把驻军合作续到了10年期,直指2030年代中期。结果就是,美军把这里当关键枢纽,卡塔尔把它当护身符。
但牌不止这一张。卡塔尔的半壁名声来自自家的半岛电视台,1996年开台后敢拍、敢问,阿拉伯世界、欧美它都敢怼。2024年5月,以色列在本国关闭半岛电视台办公点,卡塔尔强烈抗议。媒体上声音很硬,基地里航班很密,这就是现实。
这套“嘴上硬、手里抱”的路子,邻居早就看在眼里。2017年,沙特、阿联酋、巴林、埃及集体和它断交,边境关了、航线断了,开出一串要求:关电视台、压缩和伊朗的联系、处理穆兄会相关人士。到了2021年,双方在阿尔乌拉复交,但旧账没翻篇。
断交那一仗,把卡塔尔的路数摊开了:靠美国保安全,和伊朗打交道保证气田运转,再用媒体把声音放大。因为这个,它在地区掰手腕的底气有了。可被盯上的点也多了。
再说最敏感的哈马斯。哈马斯政治办多年在多哈,卡塔尔公开承认做“协调者”,还在以色列默许下给加沙发过工资、送过燃料。2023年到2024年,人质停火谈判离不开它这条线。它一边当中间人,一边给自己加筹码。
同样要看清的是美军那条线。2023年至2024年,伊朗支持的武装多次袭击美军在伊拉克、叙利亚的点位,2024年1月约旦“塔楼22”遇袭,美方随后打了回去,但尽量避开伊朗本土。结果就是,美国会回手,但力度和范围有顾忌。卡塔尔看在眼里,护身符不是万能钥匙。
能源也让它更敢两头走。卡塔尔和伊朗共用北气田/南帕尔斯气田,和俄罗斯在气体论坛里捆得紧,和欧洲、日本签了长期LNG合同,和中国也签了超长期大单。因为这个,它更想在各方之间找平衡。可每加一条线,牵扯就更深。
以巴这轮打起来后,卡塔尔把“调停者”牌打到最大。多哈一边接着哈马斯政治人物,一边和美国、埃及、以色列通话推进谈判。以色列高层多次公开敲打卡塔尔,要求对哈马斯更强压。卡塔尔回怼,但没碰美军那条线,这就是边界。
还有一个细节能说明问题。2024年,以色列在本国关了半岛电视台,卡塔尔大声抗议;可对美军利用阿尔乌代德起降、监控全域,它一句不提。说得直白点,它想两边都要:安全要靠美国,面子要在阿拉伯世界赢。结果就是,每一步都被放大审视。
哪些人会替它喊冤?多半是看到了它在谈判桌上的动作,没看到它把大门敞给了外部军力。不必心疼,它不是没选择,是一直在选。选了就要承担,简单明了。
这还牵出邻里账本。卡塔尔在利比亚、埃及、突尼斯等地支持过穆兄会相关力量,这在沙特、阿联酋眼里就是挑事。半岛电视台对邻国政务的盯拍,也让对方火大。再说一句,今天的舆论冷暖,都是前些年一桩桩攒出来的。
把镜头拉回多哈。阿尔乌代德跑道边,热浪抖着,地勤朝一架加受油管线的KC-135挥手;城里半岛电视台演播室,大屏滚着加沙的画面;老市场外的咖啡馆,几张桌子的人盯着手机直播不吭声。卡塔尔会继续两边都沾好处,还是挑明站在哪一边?
炒股配资基础知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