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绍
咨询人:孩子父母
孩子信息:28岁男士
指导老师:陈凤伟老师及督导团队
概况:孩子的状态非常差,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提不起兴趣来并且易怒又悲观,经检测后他已经中度抑郁;他与父母的关系僵硬,封闭自我。
经指导后,孩子走出了抑郁,变得情绪稳定、积极阳光;与父母之间消除的隔阂,一家人其乐融融。
儿子好不容易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结果越上越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他的话几乎很少,也不怎么见他笑。
回到家就板着一副心情不好、烦躁郁闷的脸;
和他说不了两句话,他就开始敷衍的“嗯”、“哦”、“别烦我”......
连休息日他也只是躺在密不透风的卧室里刷一天的手机。
我知道孩子现在大了,有了自己的心思;
展开剩余90%可是孩子怎么能对我们这差的态度呢?
我们天天伺候他吃喝,又没做错什么。
他倒好,上个班跟“功臣”一样,成天对着我们发脾气!
01
侯女士(孩子妈妈化名)对着咨询老师阐述着孩子的状态;
说着说着情绪也变得激动起来。
其实,小皓(孩子化名)在外人看起来非常优秀;
他研究生毕业后,就通过了层层考试进入一家医院做外科医生。
而且,从小他的成绩就不错,一直都非常听话懂事;
直到如今工作了以后,仿佛一切的幸福和平静都幻化为了泡影。
以下为侯女士自述,已经家长本人同意:
我就去过一次儿子上班的医院。
那天我看他换洗的白大褂干了,怕他是忘带了就赶忙送了过去。
路上还给儿子买了点吃的。
我好心拎到了医院,他看见我却跟看见仇人似的,当着他同事和患者的面就说:
“谁让你来的,拿着这些赶紧走!”
“我说过别来找我,你怎么不听呢?
......“
我像是个小孩一样站那里被训斥着。
周围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
儿子下班回家后,更是一言不发,对我满脸的嫌弃。
后来,有一次儿子好不容易歇一天在家躺着;
我就听他在噼里啪啦的摔东西,我进门一看一片狼藉。
我赶紧问他怎么了;
他直接把我推出去,还说什么:
“别管我,你们什么都不懂。”
我真是心里面憋着委屈又没处说!
我和他爸实在受不了了,也想孩子工作压力可能实在太大,这才联系了你们。
九州金榜家庭教育的陈凤伟老师详细着小皓的种种生活细节。
他敏锐地察觉到小皓目前已经承受着严重的心理创伤。
他为小皓做了专业的心理测评后显示,小皓已经中度抑郁。
02
我看着”中度抑郁“这四个触目惊心的字,眼泪止不住地流。
我怎么就没发现孩子是病了呢?
孩子到底在承受着怎样的痛苦,我又该怎么帮帮孩子......
幸好陈老师非常专业,不仅看出了我们的自责和懊悔,还为我们细细分析了孩子抑郁的原因。
1.压力累积效应
小皓作为外科医生,必然工作强度大,并且容易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他在进行手术时的高风险也会给他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
他就像一直拉紧的弓弦,总有绷断的一天。
在心理学中有个“耶克斯 - 多得森定律”;
意思是当压力超过一定程度,人的工作效率反而会下降,情绪也会变得不稳定。
小皓长时间处于高压力环境,身体和心理的疲劳不断累积,最终导致他难以承受。
2.角色转换适应不良
陈老师说,“从学生到职场人,身份的转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小皓还没完全适应职场的角色;
因此,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工作要求,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
这涉及到“社会角色理论”,当个体无法顺利完成角色转换时,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3.情感忽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情感支持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就像一个人生活离不开水和空气一样。
如果孩子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怀,他的内心就会越来越封闭。
小皓从小就出类拔萃,父母习惯了他的成绩和懂事的性格;
于是常以最优秀的标准来要求他。
只要稍有松懈,便会引来不满。
所以小皓一直用着超乎常人的努力来维持着自己的“人设”。
这种情感忽视,让他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
03
明白了这些后,我才醒悟,原来孩子内心承受着这样的痛苦。
我们一直觉得自己是“完美父母”,培养出了优秀的儿子;
却没有真正走进过他的内心。
幸好,我们和陈凤伟老师一起开启了疗愈之旅,顺利帮他摆脱了抑郁。
建立信任关系:
陈老师说,在最初阶段,不要急于改变小皓,而是要先学会倾听。
当小皓愿意开口时,我们用陈老师教的“共情疗愈法”,配合眼神和肢体语言一起表达我们的关注和理解。
记得上次小皓还是一脸严肃的回家;
我鼓起勇气说:
“儿子回来啦,妈妈知道你辛苦,妈妈很心疼你,特地做了你爱吃的炖排骨。”
我看见儿子愣了一下,回答说:
“好的。”
虽然只有两个字,也让我万分激动,努力压制着情绪。
后来,儿子又一次发火,嫌我们未经允许进去了他的卧室。
以往,我可能就直接嫌儿子不识好心;
但是我把到嘴的话吞了进去,说:
“儿子,妈妈只是想帮你拖拖地,给房间通通风。
妈妈支持你做你任何想做的事情,你也理解一下妈妈可以吗?”
那一刻,我能感觉到他紧绷的精神在慢慢放松下来。
信任,在我们之间慢慢搭建着。
情绪疏导:
陈老师通过专业的OH卡牌给小皓做了疗愈;
每一次的疗愈过程都像是给心灵的洗礼,结束后小皓都哭的像个孩子。
同时,陈老师教给我们怕 “情绪 ABC 理论”;
这让我们明白,真正影响儿子情绪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他对工作的看法和评价。
我们根据陈老师的指导积极的帮助孩子改善注意力。
我们一起记录着自己的情绪日记,一起通过锻炼、看电影来宣泄情绪。
04
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子的状态变得越来越好。
他会主动整理自己的房间,拉开窗帘让阳光照进来。
他不再那么情绪不稳定,而是会主动的和我们提起工作上的小事;
他也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不再因为工作而让自己郁郁寡欢。
随着心态的调整,他的在职场反倒越来越顺利,不仅获得了晋升,还找到了自己的真正的价值。
这个周末,儿子带我和他爸去了商场,给我们又是买衣服又是换手机的。
儿子说:
“我知道你们一直在支持我,前段时间冷落你们了,今天好好补偿一下!”
我笑着看着儿子,他依旧是那么优秀;
不同的是,这次的优秀不再是因为我们的标准,而是发自内心的欣赏。
还每个孩子都成为最独一无二的自己,才是我们所有父母的第一原则!
在这个案例中,小皓不是“叛逆”的孩子,也不是“不懂事”的年轻人;
他只是一个在长年压抑与期望中慢慢迷失方向的人。
他代表着很多在社会中表面强大、内心却孤独的成年人。
成年人也需要被看见,被理解,特别是那些“从不让人操心”的孩子。
他们越懂事,就越可能将痛苦咽下;
他们越努力,就越害怕失败。
真正的亲子支持,不在于告诉他要怎么做;
而是在他无力时,有人愿意陪着、不评判、只接纳。
若您在家庭教育或心理健康方面有任何困惑,欢迎扫码获取专业免费咨询
发布于:山东省炒股配资基础知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