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一声召唤,东北每年流失一万人?
一个近两百万人的群体,正在以每年一万人的速度悄然“失血”。
这就是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朝鲜族。2000年,他们的人口是192万。2010年,183万。现在,只剩下大约170万。
人去哪儿了?答案指向一个地方:韩国。
这背后,是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经济引力赛,一头是曾经的避难所,另一头是如今的淘金地。要看懂这场无声的迁徙,得先把时钟拨回上世纪60年代。
一百多年前,他们的祖先是为了活命,才从饥荒和战乱的朝鲜半岛,渡过图们江和鸭绿江,来到中国东北扎根。那时的中国,是希望之地。
但到了1960年代,半岛南端,那个叫韩国的地方,人均GDP只有79美元,一穷二白。谁也想不到,这里会成为一块巨大的磁铁。
撬动地球的支点,出现在越南。
当时韩国的强人总统朴正熙,做了一场豪赌。他把宝押在美国身上,积极响应华盛顿的号召,向越南战场派兵。这不只是军事行动,更是一场国家命运的交易。
美国人需要炮灰,也需要一个可靠的后方基地。韩国完美地扮演了这个角色。作为回报,美军的订单像雪片一样飞向韩国。前方打仗,后方的韩国工厂生产军需物资,赚得盆满钵满。第一桶金,就这么来了。
这还没完。越战结束后,美国开始向东亚进行产业转移,韩国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之一。钢铁、造船、汽车、电子……美国的资金和技术,催生了所谓的“汉江奇迹”。
奇迹的代价是什么?
当一个国家从农业社会极速冲向工业化,必然会产生结构性问题。到了90年代,韩国富裕了,但新的麻烦也来了:本国人不愿意再干那些脏活、累活。
建筑工地、流水线工厂、餐厅后厨、家庭保姆……这些岗位出现了巨大的劳动力缺口。一个经济体高速运转,这些底层齿轮不可或缺。怎么办?只能向外找人。
恰好在1992年,中韩建交,一扇大门轰然打开。
韩国人猛然发现,在中国东北,居然有近200万现成的“准劳动力”。他们会说朝鲜语,懂朝鲜文化,几乎可以无缝对接到韩国社会。
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完美解决方案。
于是,一场以经济为导向的人口大迁徙开始了。对于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来说,这是一道无比现实的选择题。一边是相对平淡的生活,另一边是去韩国打工几年,就能赚到在家乡几十年才能积累的财富。
语言和文化的天然优势,让他们成了这场跨国劳务潮中的“头等舱乘客”。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奇特的历史循环:
一个多世纪前,他们的祖辈为了逃离贫困,从半岛来到中国。
一个多世纪后,他们的后辈为了追求富裕,从中国回到半岛。
驱动这一切的,不是别的,正是资本那只看不见的手。朴正熙在越南的政治投机,最终转化为几十年后,一个中国东北家庭餐桌上的决定。
这无关背叛或不忠,这只是最基本的人性——逐水草而居。哪里有更好的机会,人就会流向哪里。
“汉江奇迹”的B面,就是东北边境地区正在经历的人口变局。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博弈,棋盘的两端,是两个发展阶段不同的经济体,而棋子,就是每一个在时代浪潮中选择自己命运的普通人。
炒股配资基础知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